贺家口
作者 | 张绍祖 浏览次数 | views

贺家口早年称作寇家口,在现河西区东北部,泛指福建路、解放南路与废墙子河(古称贺家口引河,今为津河一部分)汇交处一带。因废墙子河入海河处建有河闸,习称河闸口,后讹传为贺家口,明代已成村落。贺家口是天津海河最早的官办渡口之一。据《天津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六年(1588),天津设官渡八处,地点在北马头、晏公庙、大直沽、宝船口、西沽、杨柳青、真武庙、寇家口。寇家口即贺家口,为河西区最早的官办渡口。

贺家口在明清两代筑堤围田种稻,是津门著名水利设施——“十字围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在盐碱地上垦荒除涝治碱种稻历史久远。《元史•武宗纪二》记载:元至大二年(1309年)“摘汉军五千,给田十万顷,于直沽沿海口屯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天津海防巡抚汪应蛟,利用驻防兵丁在葛沽、白塘口两地,用闽浙濒海治理盐碱地法,筑堤围田防涝,穿渠灌水洗碱五千余亩,每亩收稻四五石。并逐渐扩大到何家围、吴家嘴、双港、辛庄、盘沽、贺家围(今贺家口)、东西泥沽等十围,分别用“求、人、诚、足、愚、食、力、古、所、贵”十个字作为代号,即后来的“十字围”。汪应蛟所辟“十字围田”是津门著名水利设施。明天启年间(1621—1627),先后有左光斗、董应举、卢观象、张慎言等官员,兴修水利,引用海河水,屯田种稻,办理农学,在汪应蛟“十字围”的基础上,又增“出、作、入、息”四字围。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天启元年(1613—1621年)大科学家徐光启曾先后四次来津,致力于垦田种稻。他沿海河下游直到葛沽,亲自踏勘土地,发现一些土地“虽低而近大江(海河),可作岸备涝,车水备旱”,断定“一半可作水田”,“一大半在内地,开河即可种稻”,并解决了南种北引,施肥、耕作、以水治田和灌溉等种稻技术问题,推动了水稻种植。但明朝屯垦,由于朝政腐败,屯兵裁减,地渐荒芜,加之旱蝗,大水相继为害,屯政不能持续,形成断断续续。

清康熙年间,天津总兵蓝理在海光寺至贺家口一带垦田种稻,秋收亩产三四石不等。雍正年间,设水利营田四个局,陈仪领天津局,修复汪应蛟十字围田“使白塘、葛沽之间斥卤尽变膏腴”“雨后清凉,水田漠漠,人号为‘小江南’”。

旧志记载,为了便于引用海河潮水,实现城南蓝田及贺家口围田,清康熙年间蓝理开寇家口(今贺家口)引河,雍正五年(1727)重挑。清同治九年(1870)《续天津志》记载:“贺家口至佟家楼(今佟楼)引河,长八百二十三丈,又接挖至八里台,长五百十三丈。乾隆五年(1740),海河叠道案内开挖,又于十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三次水利案内挑挖。”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津门保甲图说》《引河图说》记载:“贺家口引河,工长约二千丈,习消波水洼积水入海,其石闸一座,外护潮水,内消沥水,伺长落以为启闭,于民田实有关系,急议修筑挑浚。”(见引河图)

贺家口在天津近代史上地位重要。1840——19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曾驻防贺家口。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林则徐在广东珠江口一带严密设防,英军入侵广州阴谋未能得逞,便沿海北上寻衅。8月,英舰驶向白河口(今大沽口),向清政府投书,声称要封锁沿海港口,拦截中国船只,进行战争讹诈。还乘机在海口测量水情,安设浮标,作了武装进攻的准备。英军代表义律要求清政府派全权代表谈判,限10日答复。道光皇帝慑于英国的强硬照会,命直隶总督琦善于30日在大沽口与义律谈判。琦善迎合英国侵略者的攻讦,表示要“重治其罪”,英军才同意返粤继续谈判,于9月15日退出大沽口南下。然而英国侵略者欲北犯天津的情报频频传到北京。道光皇帝鉴于天津地位的重要,吸取以往防务不力的教训,从是年10月至1942年4月,先后派纳尔经额等到天津加强防务部署,又从各省调兵12000多名防守大沽、北塘、天津城及河西的贺家口、陈塘庄一带要冲。纳尔经额坐镇贺家口指挥。

1856——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进犯海河曾在贺家口与清军交战。1858年5月20日(四月初八),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进逼天津。从大沽败退到南郊的兵部侍郎国瑞率领500马队,驻扎在天津黑牛城。5月25日(四月十三日)英法联军溯海河进至贺家口,遥望黑牛城有清军马队营盘,鸣炮以震之,清军马队又移营王阑堤(今王顶堤)。时有对联佐证:“贺家口鸣炮惊马队,王阑堤演武立军营。”英法联军军舰遂沿海河上驶,兵临天津城下,清政府屈辱求和,6月,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贺家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是傅茂公(彭真)领导的五村农民反霸斗争的重要基地。1927年9月,傅茂公担任了当时河西所辖地界的地下党小刘庄区委书记,他深入工人群众中,了解到五村佃户正在开展反霸斗争,五村包括有贺家口村。1928年底,他领导五村农民成立了“五村农民护理佃权委员会”,举行游行示威,与“揽头”李荩臣进行说理斗争,印制《天津贺家口小滑庄东楼村西楼村小刘庄五村全体佃农哀告书》,广为散发,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最后取得反霸斗争的胜利。

如今的贺家口是津河的东起点,在鲜花绿草簇拥下的津河广场四周,在波光粼粼的津河两岸,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一个现代化的贺家口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