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
德租界 德租界划定后,租界当局对界内的道路修筑吝于投资,除一条主要街道——威廉街(今解放南路)外,大部地区仍保持旧貌。尤其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后扩张的新界一带,道路建筑依然未有起色。不过,由于各租界都在吹泥填地,竞相筑路,对德租界当局有了一定的影响,修路问题也逐步得到重视,并进行了规划。以威廉街为中心,先后修建了海滨街(今台儿庄路)、穆姆街(今徐州道)、罗尔沙伊特街(今蚌埠道)、俱乐部街(今江苏路)、纪念碑街(今海河西路至大沽路间的浦口道)等30多条道路,但也多是土道和碎石路。直到l 923年,威尔逊路(1919年德租界收回后改威廉街为威尔逊路)才铺上沥青。随后,其它各条道路也逐步改造成沥青路。
德租界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制,雨水下水道排入海河,污水下水道排入墙子河。污水管材大部分为混凝土管,有卵形、长方形和尖底长方形等,其主要干管有浦口道的100×50厘米尖底长方形沟,大沽路的100×60卵形沟,马场道的160×110长方形沟和广东路北段70×45卵形管等。雨水多采用明渠排泻。
码头
德租界只有一处码头,由德商亨宝轮船公司投资兴建,故称亨宝码头,该码头设备完善,加之积极参加整理河道、裁弯取直、加宽河面、修整堤岸,故可停靠大型客货轮。亨宝轮船公司辟有从德国驶往远东及天津与大连、烟台、青岛间的航线,经常有轮船驶至亨宝码头停靠,甚至德国军火也远道而来,先经德国兵舰或商船运至青岛,再转口天津,在德租界的亨宝码头卸存,一切交货手续,也都在这里进行,以保安全。至今在台儿庄路与南京路交口附近的河岸边,有一个铸有“北洋船坞制造”字样的缆桩,成为老码头的历史见证。
在今小刘庄南侧,裕元纱厂(今棉纺二厂)附近,还有一个日本码头,占地百余亩①。
供电系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德租界工部局建成200千瓦直流发电所,实际只能发电180千瓦,对外称德租界电灯公司(地址在今琼州道变电站),经营德租界的供电业务。1917年以后增加到至少250千瓦,每周平均用电在40000电码至45000电码之间,因该机电力不足供用,遂与英租界工部局签订购电合同,用户用电每单位收费3角,按量供应交流电,德租界电灯公司遂停止营业。
花园
德国花园 始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占地11.53亩,地点在德租界威廉街(今解放南园)。园内虽树木茂盛,有亭有阁,并设有儿童游戏场、兽栏等。1917年德租界收回后,公园无人管理,逐渐荒芜。1951年在其局部遗址上经重建后改名为“解放南园”。
注:
①日本要强占马家口一带作为日租界,而北洋大臣的意见(日本领事郑永昌在致密函给外务次官,通报总理衙门询问北洋大臣意见),如果日本政府提出在天津设置专有居留地的请求,应该如何应答。北洋大臣复文中,回复了与津海关道和天津道商议的结果,即以德租界以下海河沿岸答复日本的要求。
北洋大臣所指的德租界以下海河沿岸,就是指现在河西区小刘庄光华桥这一带的土地。当年(郑永昌经过勘察发现)德租界南面几乎全是荒漠的原野,只有贺家口一处村落,就连德租界最接近英租界外也仅有十几间房屋。距离商业中心远。
德租界以下小刘庄码头附近设置百余亩的地段。后来也成为日本轮船的停泊码头,虽然在1903年的条约中注明“退还中国政府”.但是还留一个尾巴,即日本租界将来如必须将租界推广之时,日政府会商中国政府.可以再行推广,“中国政府决不租与他国”。
——2004年5月20日《城市快报》
照片说明:德租界亨宝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