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塘庄车站的变迁
作者 | 张引苓 浏览次数 | views

陈塘庄车站坐落在河西区黑牛城道与解放南路交口处。该车站曾被评为全国铁路先进集体,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1982年铁道部政治部曾在该车站召开现场会,宣布该货场为全路第一批文明单位,200多名代表参观货场。回首往事,该站既经历改革开放的辉煌,也经历了从清末的兴建到日伪沦陷时的夭折,及新社会的重建和发展。陈塘庄车站的变迁是天津近百年史的一个缩影。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清廷正式批准修建津浦铁路,为了给津浦铁路转运修路器材,修建陈塘庄支线(良王庄至陈塘庄,全长25.467公里,也叫良支线),设立了陈塘庄车站。该车站靠近海河,从德国贷款购买的钢轨、机车、车厢等,经海运入海河抵陈塘庄码头,到陈塘庄车站。该车站有道线、站舍、机车库、转盘,给煤、给水等运营设备。

1910年(清宣统二年)1月,运河封冻,列车通过良王庄车站,直接开进津浦铁路施工现场。此时,该支线增加了少量民间客货业务,客运曾通到黄河北岸的鹊山。是年12月,天津西站落成,陈塘庄支线终止客运,只办理货运。1917年(民国六年)9月,天津发生特大水灾,津浦铁路沿线五大河决口,为泻洪水,陈塘庄支线路基挖开217处排水口,车站货场被大水淹没,关闭停运。转年2月27日修复通车。据记载,1932年陈塘庄支线完成运量33432吨,1934年完成运量11299吨,以后逐年减少。1939年4月侵华日军将陈塘庄车站及支线全部拆除,所得铁路器材发至京山线张贵庄车站修建铁路复线。

 

天津解放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北京铁路局于1957年动工修建陈支线(天津西站至陈塘庄站),全长23.1公里,重建陈塘庄车站,1959年竣工,同年4月19日正式对外营业。新建的车站货场,东起解放南路南围堤河(今复兴河)立交桥,西到黑牛城道现长青集团有限公司;南临南围堤河,北至黑牛城道与尖山路交口(今河西装饰城),占地面积为235000平方米。货场道线由东向西铺设,西面为生产区,占地166250平方米,货物线11条,仓库3座,站台2座。东面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占地68750平方米,设办公用房一处,为苏式筒子型平房,红砖青瓦,尖顶,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用于货主接待和业务往来。另有一排平房4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用于党政工团办公、职工学习、休息等。

陈塘庄车站初期有干部职工50多人,来自天津铁路沿线站、段,为业务骨干。站长由天津西站副站长兼任,另有主管货运、装卸主任各一名。随着运量的增加,不断添置设备,扩建厂房,职工人数增长到642人,其中装卸工410人。货场领导班子多是经过革命锻炼和考验的老同志,有抗日武工队员、中央首长警卫、六号门搬运工人、抗美援朝归国职工等,他们为货场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站初期货场有三分之二是潮湿低洼的闲置用地(包括道线两侧),到处是水坑,分不清货位,沙子上面卸了石石查,给货主带来了麻烦。当时,小刘庄至陈塘庄车站又没有公交车,职工上班要步行10多里。货主提货,主要靠三轮车、小推车、大马车。装卸工人露天作业,夏天太阳晒,下雨淋,蚊蝇咬;冬天寒风刺骨,上车一身汗,下车一身冰。夜间干活提着马灯照亮。人们普遍反映,条件差,上班难,干活难。领导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挑起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和治理建设货场两付重担。

他们以站为家,吃住在货场,组织干部、职工清理平整场地,利用工余时间,拔杂草、清垃圾、填平水坑和低洼地段83000多平方米。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取土5万多方,相当1000辆车皮。

他们完善基础设施,建了围墙1600余米,修东、西大门两座,分别为人员、货物进出通道。铺设由西大门至货场南端干线1条,由干线向东辐射各道线及生活区内支线共13条,均为水泥硬面道路,总计91820.5平方米。建排水沟和泵房,设防火井3处,灯塔3座。扩增货物线2条,新建六道站台雨棚600平方米,延长六道、十道站台180平方米,加宽九道站台220平方米,增设十道站台仓库200平方米。在上述工程建设的施工中,仅干部、职工义务出工达35000多个。随着货场防雨、防潮、防火、防盗等综合功能的提高,有效货位由500多个,增到1384个,一次储存货物量21307吨,较建站初期扩大了3倍。

他们发展装卸机械。1962~1963年北京铁路局援助桥吊1台、单臂吊1台、汽车吊1台,但因吨位小、效率低,满足不了需要。1965年兴建了维修工厂、车库,添置机床设备10台套。装卸维修组由7人增加到17人。先后研制卸车机2台、抓煤机2台、20T C型吊车5台。C型吊车吨位大、作业面宽、速度快。到1975年又增添了36台叉车,共有装卸机械45台套,有12条货物线实现了装卸机械化,机械装卸率达到86.8%。

他们改善货场生活环境。拆除老办公平房,在原址修建60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一楼为营业大厅,二、三楼为办公用房。大厅门前建喷水池,过小桥修建有礼堂、食堂等;大厅东侧有锅炉房、花窖、保健站;西侧建有二层小楼,为调车工人休息室、文化室;后面建有10间平房,为吊车工人休息室。院内建有篮球场、凉亭、草坪、解放天津战役南突破口纪念亭等。东大门进口处附近还建有澡堂、理发室、调度室、派出所等。马路两侧、房前屋后共植树1000余棵,其中保健站前后种果树100多株,还有菜地2畦。昔日水坑建成养鱼池,年产鱼3000多斤。陈塘庄车站真是大变样!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使陈塘庄车站驶上了快车道。增加了多条企业专线(详见附图),日均装卸车300多辆,其中卸车250多辆,相当于1959年开站运量的5倍。年运输收入3000万元,90年代初达7000万元。陈塘庄车站成为天津铁路枢纽主要卸货车站。

从80年代开始,货场创建专用道线和装卸劳力共用联合调度室,与企业签订共用合同。并牵头组织3个农民装卸队,共150余人。一次作业时间由过去的5.4小时降到2.2小时。年增加装卸货物2000多车。减轻了货场压力,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社会效益。1986年天津市交委和北京铁路局在该车站货场召开现场会。

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陈塘庄车站经北京铁路局批准增加了普通零担、笨重零担及集装箱业务,货场一年增加装车1440车,计27600吨。为开创方便、快捷物流通道,铁道部安排货场以租赁形式,实行仓库、道线、雨棚外租业务,指定远成公司,办理成都、广州快运,与铁路联网,按时间表运行,组织成都、广州直达,仅用3~4天,每天发送10车左右,比汽运快2~3倍,比海、空运输更安全可靠。该站严格执行货物定型码放,先后制定了32种货物装载加固标准和110多种货物码放标准,并概括为14句56个字:轻拿轻放、不摔不砸、大不压小、重不压轻、箱破就钉、包破就缝、件散就捆、撒落就捡、码放起脊、高矮适中、标记向上、纵横分明、苫盖严密、防雨防风。该站严格奖惩制度,在实践中培养职工爱货和安全生产意识。从1980年至1985年,货场发送5万多批货物无货损,得到全国包装协会肯定。1985年被评为全国包装改进先进单位。同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将该车站爱货事迹拍成短片在全国放映。

1985年该车站按照铁道部要求成立了由企业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委员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每月召开一次货主会,设立货场主任接待货主日,设置征求意见箱,实行监委会成员现场巡视。建立监委会意见本,直接由站长三日内填写回执答复。天津市交委领导肯定了该站监委会的工作,并在全市推广其经验,其监委会被评为文明单位。                       (何习文整理)

 

附:陈塘庄车站铁路支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