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教育两委制定印发了《天津市教育系统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培养师生餐饮节俭习惯。
切实加强国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按照快捷、健康、节约的要求,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接待用餐原则上不安排陪餐人员,如确有工作需要,陪餐人员不得超过规定人数。严格落实国家及本市公务活动用餐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公务活动用餐费支付应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在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时要列出公务活动用餐费支出,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向下属和关联单位转嫁公务活动用餐费用,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高校学生食堂基本大伙菜全部实行“选餐制”供餐。有条件的中小学食堂尽可能采取“选餐制”供餐,减少“套餐制”供餐。教职工食堂必须采取“选餐制”供餐,要求教师适量选餐,节俭节约,抵制浪费,为学生作出示范。优化学生食堂基本大伙(大众主副食)、风味伙食和经营性伙食供应结构,对学生选取较多的菜品要加大供应,对学生选取较少的菜品要及时更换,积极引入更多适合学生口味的菜品。基本大伙菜全部实现半份菜供应。米饭实行多档次份量售卖。采用校外配餐供餐的中小学校必须提供半份和整份两种规格的套餐选择,半份套餐价格在整份套餐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核减后确定,两种规格套餐的主食均要保证不限量供应。有条件开办学生食堂的学校必须开办。原有学生食堂停用或改做他用的学校要力争恢复开办。对学生食堂开办方计划不周、措施不力,造成食物严重浪费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全系统通报曝光。各学校食堂要在就餐区域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用餐人员健康饮食,适量取餐。在食堂餐盘集中回收处安装监控设施,安排文明就餐监督员巡视检查,对浪费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强化学校食堂生产计划管理,依据就餐人数变化规律,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做到数量准确、品种齐全、安全可靠,避免原材料采购过剩。开展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精细化加工专项培训,配菜过程中要称料下锅、合理配比,荤料和素料集中加工,最大限度提高成品率。在保证膳食营养前提下,推广一料多菜、一菜多味,对边角余料进行二次精加工,确保物尽其用,避免原材料浪费。推广应用学校食堂电子库管系统,实行精细化存储。有条件的学校要建设食材冷藏库,防止食材腐烂变质,降低库存损耗。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节俭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和中小学德育课程,融入各学科课程,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培养学生节俭节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结合“10.16世界粮食日”“农民丰收节”等纪念日、节日,坚持每学期集中开展节约粮食专题宣传月活动,举办主题班(队)会,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以“光盘”为荣,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中小学要以“拒绝浪费、节约粮食”为主题,组织学生到循环经济园区、粮食主产地、节水科技馆等参观学习。高校要结合“新时代、实践行”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节俭节约社会调查、课题研究、志愿服务,强化节约意识。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作用,广泛开展“节俭节约、抵制浪费”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学生成立以节俭节约、低碳绿色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社团,组织学生志愿者担任校内“文明就餐监督员”,营造节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等家校沟通交流平台,对家长加强节约教育,引导家长带头制止餐饮浪费,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学生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各学校要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电子屏、公告栏、黑板报、橱窗、班级博客等多种途径,采取张贴温馨提示及图片、拍摄公益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节俭节约意识。各学校要树立先进典型,评选节约标兵、节约能手等,加大表彰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书记、校长是学校制止餐饮浪费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节俭节约教育的规章制度,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各环节。将节俭节约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指标,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对严重浪费食物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由学校依据校规校纪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各学校要对教师进行节俭节约专题培训,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由学校记入其师德档案,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坚持督查与自查相结合,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节约教育情况和食堂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浪费现象严重的要予以曝光并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