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读者活动 > 精彩活动展示 > 详细内容
为青少年读者打开科学大门
发布时间:2023-05-14 浏览次数: views

“青少年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深入钻研,打下稳固的基础,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开拓的眼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理事长刘嘉麒说,院士、科学家们也希望通过科普类图书让更多的青少年认识科学之美、探索科学奥秘、追逐科学梦想。

 

近期,科学大家专门为青少年读者创作的科普好书层出不穷。如“遇见科学——院士专家讲科学(1—2卷)”丛书、《细胞总动员》(科学普及出版社),《16位院士写给孩子的科学进阶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院士带你去探索”系列科普绘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进化史诗16讲》(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苗德岁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丛书(青岛出版社)等,为青少年打开一扇扇了解科学、探索科学的大门。

 

 

 

循循善诱 启发思维

 

古生物学家苗德岁说过:“做学问无非二途,或通识,或专精。现在专精者多,通识者少,而成就大学问的人,光专精往往是不够的,因为视野会受到局限。”因此在他看来,科普图书要循循善诱,启发读者的跨学科思维。

 

“苗德岁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丛书引领读者穿越38亿年的生命演化史,从沧海桑田、万物演化中学会理解生命、认识世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他以图文并茂的知识链接,向读者详细展示了包括达尔文在内的众多科学家在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方面的努力。

 

“苗先生是长期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普作家,能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人生阅历带给读者独家的科学界趣闻、更新颖的思考方式。”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该书责任编辑、青岛出版社少儿期刊分社科普编辑部主任宋华丽说,这种科学家视角应是优秀科普读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从克隆技术到纳米技术,从脑科学到深海探测,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科学前沿研究。由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宋娴主编的“院士带你去探索”系列科普绘本,题材取自上海科技馆品牌项目“上海科普大讲坛”中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的讲座。该书带领孩子们跟随书中主人公,通过一次次神奇的旅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进化史诗16讲》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古生物学家冯伟民在《进化史诗16讲》中,聚焦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十六大主题,生动再现了地质历史中特定时代的生物风貌及与环境的关系,趣味解读了国内外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资讯,尤其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取得的非凡成就,引领广大青少年进入缤纷的古生物世界。

 

《细胞总动员》

科学普及出版社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等领衔创作的《细胞总动员》,针对青少年读者,采用科普绘本的形式,以“病毒向人体发起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应战”为叙事主线,将细胞的精巧构造、病毒的“性格特点”、人体的几大防线、细胞病毒大战的各个阶段,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科普图书带领小读者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探险家一样勇往直前。

 

 

 

形神兼具 感悟精神

 

优质的科普图书既有真理知识的“形”,亦有充沛内涵的“神”,读者在书中不仅能进入到科学真理的殿堂,同时感受到大家们对科学、对创作的苦心孤诣。正如宋华丽所说,科普作品做到通俗易懂只算及格,优秀的科普作品还应具备人文精神。

 

16位院士写给孩子的科学进阶书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6位院士写给孩子的科学进阶书》以我国各学科领军人物的敏锐视角,并结合亲身经历我国科学巨变的切身体验,讲述科学知识、科学故事、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内涵。“丛书不仅能满足小小科学爱好者对科学领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深层次探寻,还能在颂扬我国科学家不畏困难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同时,让青少年明白科学一步一步发展至今的艰辛和来之不易。”丛书责任编辑万伦表示。

 

“遇见科学——院士专家讲科学(1—2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又如“遇见科学——院士专家讲科学(1—2卷)”丛书精选了与青少年紧密相关的21个科学话题。该丛书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7位院士、14位专家献给青少年的经典科学读物,作者团队包括欧阳自远院士、丁一汇院士、沈国舫院士、林群院士、金涌院士、刘嘉麒院士等,内容涉及天文、植物、航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承担丛书出版工作的是《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人员,其在青少年科普出版领域的长期积累也是保证丛书质量的关键所在。丛书责任编辑江琴向记者表示,在丛书出版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是院士和专家们的科普情怀。“他们非常专业,每一篇文章都是干货,最令人佩服的是,他们将非常深奥的专业知识娓娓道来,能轻松地直达事物本质,让孩子们一读就明白,要做到这点是非常难的。”

 

“苗德岁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

青岛出版社

 

 

再如“苗德岁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丛书,具有“孩子读了不觉深,大人读了不觉浅;外行读了不觉深,内行读了不觉浅”的通识特点。“我认为,在创作方面至少有两点值得称道。”宋华丽表示,一是作者在书中不是“教科书”式地呈现知识点,而是另辟蹊径。比如,沿着科学探索的轨迹,一步步展现“真理”的形成历程,或选择时间线,对历史演变娓娓道来,或从读者耳熟能详的知识点出发,搭建宏观系统的知识框架。二是苗德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人文修养,其文字晓畅通达,能将看似深奥的科学道理与日常生活、趣味故事、诗词歌赋串联起来。

 

 

 

打牢根基 不断探索

 

阅读科普图书,是否前期就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怎样的阅读方法能使科普阅读事半功倍?

 

万伦表示,目标读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且阅读过该领域的一些浅科普图书,“对于阅读硬核科普读物的青少年而言,首先需要在某一个学科领域有一些基础的知识储备,然后就是要对科学抱有强烈的探索欲。”在他看来,由于每个读者的知识储备量存在差异,不排除一部分读者在阅读此类书籍时,会有少量的硬核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吃力的现象,因此学会通过正规渠道查阅相关科普知识也十分重要。如正版科普百科类的全书、权威科普平台或网站,以及各类权威学术论文或期刊等等。

 

宋华丽认为,科普作品内容丰富,阅读时可以全面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官体验。读书之余可以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观察大自然、动手做实验等等,有助于消化书中的硬核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读科普图书,能记住多少知识点是次要的。透过有限的纸面,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世界、思考世界,才会受益终身。”宋华丽举例说,比如阅读科学史时,要善于归纳历史规律的共同之处。再比如,想想前辈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掌握的科学理论怎样才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青少年应广泛阅读各类科普书,不要局限于某一学科。少年时读的书、学习的知识,记忆是最牢固的,希望青少年读者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牢知识金字塔的根基,努力拓宽知识面,为将来的职业之路打下基础。也只有多读书,才不会囿于狭隘的视野,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对于青少年阶段的科普阅读,江琴建议,除了图书,还可以多阅读百科类的权威科普期刊。总之,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发现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甚至找到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领域,最终才能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详细报道见12月9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03版

 

来源好书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