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读者活动 > 精彩活动展示 > 详细内容
【全民阅读】河西区图书馆驻馆作家聊民俗——重阳文化三要素:登高、赏菊、敬老
发布时间:2023-10-23 浏览次数: views

 


 

 





河西区图书馆

驻馆作家聊民俗——重阳文化

三要素:登高、赏菊、敬老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今日重阳节,河西区图书馆驻馆作家谭汝为教授与广大读者聊聊关于“重阳”的习俗

 

 


驻馆作家简介



 

 



 

 

 


重阳三要素:登高、赏菊、敬老

谭汝为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登高节。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唐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古代,重阳日盛行郊野游宴之风,包括登高、赏菊、佩茱萸三大习俗。文人雅士常在这一天聚会,以饮酒、食蟹、赏菊、赋诗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兄弟、友人间的深情厚谊。

重阳节这天,人们邀集亲友,携酒具肴,登高远眺,引吭高啸。天津属沿海平原,城厢四周无山可登。旧时天津人登高,大多选在老城玉皇阁,也有把水月庵、望海寺、望海楼、鼓楼等作为登高处。重阳佳节,正值菊花盛开,玉皇阁内众多菊花摆成山形,并缀吉祥字样。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正是登高远望的上好季节。在重阳节这天讲究吃糕,“糕”“高”谐音,取步步登高的祝福之意。卖切糕、卖糕干的小贩应时到节,那高声得吆喝——“杨村糕干,买步步登高的糕干”“切糕,年年高升的切糕”——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


唐人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宋人李清照“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人比黄花瘦”——都突出了重阳菊花。菊花作为重阳盛会的代表符号,喻义高风亮节和吉祥长寿;体现对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尊崇与效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溯源与垂范。重阳时节,津门历来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早年亦有佩茱萸以避灾的旧俗。但随着年代推移,一些习俗已消除或做简化。梅兰竹菊,历来并称四君子,重阳赏菊,即偏重于菊的文化精神:一是傲霜不颓的志节,二是坚贞不阿的品格,三是高尚不俗的境界,四是淡雅不奢的意趣。这不正是精神矍铄的老者,头脑清醒的前辈,那种成熟睿智,洞明超凡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吗?

重阳节适逢秋冬交替之际,经过了春种、夏耘的艰辛,由秋收的喜悦,转向冬藏的圆满。恰如人生由壮盛转为衰老,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敬老节。一年四季的时令运行更替,不正是人生运行,由少年而青年,由青年而中年,由老年而晚年之缩影吗?被誉为“孤篇压倒盛唐”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淡淡的惆怅中,道出人文与自然永恒的运行规律。在重阳登高赏菊时,东坡《赤壁赋》达观的哲理给人以宽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具有普世性的,儒家有《孝经》,佛家有孝文,伊斯兰教有孝理,基督教有孝义……。老有所依,在旧时是社会家庭的大事,甚至被提高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现在,重阳节成为社会尊老、敬老的全国性的民俗节日。在重阳敬老之日,我们提倡将孝悌之心与赤子之心融为一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使我们的社会最终达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和谐仁爱之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