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图动态 > 详细内容
河西区图书馆线上中华传统文化课开讲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 views

            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河西区图书馆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课,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带广大读者了解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二十四节气、人文历史,打开中华文明大门,阅读古今,传承文明。

第二篇章:话古语之形 品文字之神
汉字见证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积累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河西区图书馆联合念念不忘书馆在线下举办了“书香西岸”暨“悦读在路上”主题公益行,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解汉字。线上声频讲座,家长可陪同孩子共同收听学习,带大家了解中国汉字背后的有趣故事,感受中国汉字之美,品读中华文化。
线上第一讲:识文解字——春节话“春”“节”
线上主讲人介绍:
                                                                    
 
闫颉,字复文。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倡导者。
曾经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工作十余年。在多部国内大型动画影视作品中参与了编剧与制作工作,代表作品有:《龙生九子》、《翻斗豆》、奇龙宝贝、《弟子规》等。
以笔名阿九在《魔力双语》、《魔力智慧》、《中外童话故事》、《童趣》系列等儿童杂志中发表多篇童话故事连载。
内容: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汉字智慧之美大家好,这里是识文解字,我是复文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春的气息慢慢接近,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大家都开始忙着为过年做准备,忙着迎接新春的到来。毕竟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这里,识文解字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期应景的节目。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解一解“春节”这两个字。
首先,我们先来看春这个字。
依然以我们的习惯,从《说文解字》所记载的篆字开始说起。
                                                                                  
 
春,推也,从艸屯日。
在春字的篆书写法中,上面是一个“艸”字,代表草木植物。
中间一个“屯”字,这个字读zhūn,是草木破土而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大家注意看这个屯字,上面一横表示土地,而下面的“屮”字如小草破土而出,露出一个小苗头来。是不是非常形象。
春字的下面一个“日”字。
合在一起就是草木初生的日子,进一步引申为万物初生之时,就是春。《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这是我们的先人对春天的理解。这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日子,因为一切都从春天开始。过去的一切烦恼都已经结束,我们开始重新播种,浇灌,经营我们的好日子。《说文解字》中,许慎对春字解释为推,我查了很多书,并没有找到对这个解释的展开说明。但推字的意思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前。所以,我想许慎要说的可能是春之开始,即是向前发展的开始,也就是一切发展的起始。
然而春字的篆书,使用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很快,隶变后的春字渐渐取代了篆书春字的写法。而这个隶书写法,一直延用到我们今天。
 
                                                                
乍看起来这个“三人日”的春字,似乎没有“艸屯日”的春字那么有春的气息和青草的味道。然而,隶变后的春字,更加彰显了我们祖先的文化,和对世界的伟大认知。
在文字的最初阶段“三”代表的并不是数字三,而是天地万物,一个完整的世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这才是三的意思。而老祖先伏羲始创八卦,便是从这三画开始,天地人的不同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八种现象形态。从这个意思上看三字,对隶变后的春字,便好理解多了。
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古人对世界的形成,有一个认识,就是“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这是一个顺序,最初,是天开始形成;然后,大地开辟;在天地形成之后,人才开始出现。对于人来说,这个时候才是一切的开始。所以,在干支历中,虽然“子”是第一位的,但每年的立春却是在第三位的“寅”月。而对于每一天来讲,古人起床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寅时,也就是现在的凌晨三点。京韵大鼓中有一个著名的曲目——《丑末寅初》,描写的就是这个时间的自然景色,和人们起床陆续出门,开始各自的工作劳动的场景,宛如一幅美丽的长画卷。
“三人日”的春字,准确的表达了万物初生,人始动的状态。我觉得春字这种由形象到概念的结构变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由渐入深的发展。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国,所以春这个开始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春的开始,才有秋的结果。所以古人记录历史,称为“春秋”,意为有因有果,以此作为经验与教训的参考。
 
我们再来看节字。
 
                                                                     
节字的篆书为上面一个“竹”,下面一个“即”。这是一个典形的形声字。竹为形旁,即为声旁。
节字的原本意义即是指竹节。古人观察竹子无论大小,竹节都生得有规律而整齐,于是认为竹子有一种天然具有一种法乎天道的品质。所以古人将竹子喻为君子,而用竹节来指代有规律有法度的事物。比如时间有节气,音乐有节拍,文章有章节,为人有礼节等等。既然有规律法度,自然就要遵守,而这种对节的操守,即为节操。以节为标准而能自制,即为节制。
中国有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就是二十四节气。对时间物候的掌握,不仅仅是在农业耕种方面,在对人的生活、工作,健康,认知世界,乃至人生意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气在节中行。
立春为节,是二十四节气之始,也是一年之始,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在古代,过春节过年一直指的是立春这一天。而农历正月初一名为“元旦”。直到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后,开始使用公历,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一直延用至今。
然而,以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还是有一点尴尬的,因为,现行的历法中,公历,农历,干支历,只有农历是没有纪年的。比如,今年,2018年1月1日为公历年的第一天。公历2018年2月4日为立春,是干支历戊戌年的第一天,从这一天开始,丁酉年变为戊戌年,生肖由鸡变为狗。而2018年2月16日农历的正月初一,却没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年份,而且也不是狗年的第一天。同时这迎新春的说法也有些牵强。
不过,虽然春节的日子变了,但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份重却一点都不会减。春节依然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举家团圆,辞旧迎新,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的祖先把重要的日子称为节日,其意义,远比西方人的纪念日深刻得多。
关于春节两个字,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复文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过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