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图动态 > 详细内容
驻馆作家谈传统节日——清明,多元文化 交融的节气兼节日
发布时间:2018-04-04 浏览次数: views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更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清明节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文化。我们邀请河西区图书馆驻馆作家谭汝为聊聊清明时节的习惯与风俗。

清明,多元文化交融的节气兼节日

谭汝为

     

    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到了清明时节,寒气消尽,春意渐浓,天气明朗,空气清和,雨量增加,草木萌茂。源远流长的中华清明文化,其魅力和特殊性就体现在多元交融上。

    第一,节气与节日的交融。相传清明民俗起于西周时期。清明,是民俗节日中唯一的节气兼节日的特殊日子。在农业节气与民俗节日融合基础上产生的清明文化,丰富多彩。古代诗词清明为题材作品,数量大大多于其他节气。尤其是唐人杜牧七绝《清明》,广为传布,可谓家喻户晓。

    第二,清明与寒食的交融。在古代,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也是古代重要节日之一。在这天,人们禁火、吃冷食,扫墓祭祀等。后因与清明时间邻近以及相似的祭奠风俗,于是合并同类项,“清明”逐渐取代“寒食”, 遂将两节合二为一。

    第三,祭扫与春游的交融。清明祭祀主要是两部分内容:一整修坟墓,二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清除杂草,培添新土。一方面表达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宋元以后,清明上坟与春游就结为一体了。人们在慎终追远、虔诚哭祭礼毕之后,即将祭祀酒菜野餐饱食,然后踏青郊游,继往开来,哀往乐回。

    第四,游戏与健身的交融。清明民俗更具丰富文化内涵价值的,却是踏青、蹴鞠、放风筝和荡秋千等多姿多彩的内容。各地风俗各异,另如打马球、插柳、折柳、拔河、斗鸡等民俗活动也很盛行。清明时,人们脱下了厚重棉衣,一身轻松,以愉悦心境去尽情拥抱久违的春光,确为情理之事。古人在清明节放风筝,含象征义,即借放风筝将一冬沉闷之秽气掷高放远,隐含去祟致祥,否极泰来之意。

    第五,节令与农事的交融。“清明时节雨纷纷”,对路上行人颇为扫兴,但却是安排农事的大好时机:农谚“春雨贵似油”,“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等都体现出清明节令与农业生产密切的关系。

    现在,“清明”已成法定假日。人们可以从容地祭奠先祖,追忆亲人,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另外,树葬、海葬、花葬、网上祭祀、家中祭祀等无污染无危害的新型祭祀方式逐渐盛行,使得清明节越来越“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