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图动态 > 详细内容
【文化传承】河西区图书馆线上中华传统文化课第十九讲 ——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发布时间:2018-11-07 浏览次数: views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河西区图书馆特别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课,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带广大读者了解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二十四节气、人文经典等,阅读古今,传承文明。

 

                          第一篇章

                       知节气内涵 晓季节变迁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科学的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衍生成岁时节令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饱含了无穷的智慧和强大的实践生命力并且作为我们衣食住行的参考。

 

立冬—万物始收藏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225°时,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最早测定的节气。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是终了的意思,亦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古代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后汉书•祭祀志》记载:“立冬之日,迎东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礼记•月令》说立冬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吕氏春秋•孟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民间在这一天祭祖。冬的本义是终结,是先民系绳记事的绳结。会针线活儿的人在线两端都打上结,即是冬的形象。但它后来借用,指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

我国幅员辽阔,此时的南北方气温有很大的差别。北方大地随着阵阵寒风扫过,温度大幅下降,一些地方已见初雪。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却映着十月小阳春的天气,依旧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的田间土壤夜冻昼消,须格外留意以避免冻害的发生。自立冬始,大地枯寒,蛰虫伏藏,万物冬眠。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今年的立冬时间:

2018年11月7日 19时31分39秒

农历戊戌年九月三十

星期三

 

【立冬第一候:水始冰】寒冷的北方,水开始结冰。

 

【立冬第二候:地始冻】阳气沉降,地表的温度逐渐降低,开始上冻。

 

【立冬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天寒地冻,常常在水边寻找食物的稚鸟蛰伏起来,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与其花纹十分相似的大蛤。

 

立冬,意味着天地不通、阴阳不交。大地上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逐渐休止。《黄帝内经》指出“秋冬养阴,无扰乎阳。”因此中医学有“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之说。《饮膳正要》记载“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体质虚寒的人尤其注意调养。冬天色黑,五行属水、五脏属肾;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我们的身体脏腑和神情意志须遵从守藏之道。栗子是既属肾水又属脾土的果子,集水土合德之功;用来熬粥或是入菜在冬日食用,均有有健脾养胃,强精固本的功效。

 

冬三月,谓闭藏。《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贮藏保管非常郑重。《东京梦华录·立冬》描述了食物收藏的盛况“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驼,充塞道路”。不仅仅有普遍且易于储藏的白菜、萝卜和土豆等食材,还有姜豉、鹅梨、榅桲(木梨),甚至还有蛤蜊和螃蟹。

 

旧时立冬这天,百姓们要准备时令佳品来祭祀祖先,同时感谢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为江苏省,苏州人有立冬吃膏滋的传统,通常每到立冬时节,当地的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出售冬令滋补保健品。在无锡,立冬时节则要“吃团子”。立冬的团子是用新上市的秋粮做成,包裹有豆沙、萝卜、猪油、酱油制成的馅,味道很特别。湖南醴陵人在立冬这天,要开始熏制有名的“醴陵焙肉”,这种肉用灶上的烟火漫慢熏焙而成,以松枝熏出来的肉为上品。

 

 

冬季万物收藏,“天地闭,贤人隐”。大自然的律令面前,人也应处事低调,谨守其身,内敛其德。所谓“君子以俭德避难”。此时的敛性静默是面对来日欣旺的从容等待,冬日既来临,春日应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