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读者活动 > 详细内容
书香致远·品评经典——河西区图书馆书评征集作品展播(五)
发布时间:2018-11-05 浏览次数: views

 

市井女人温暖历史

——《咖喱香肠的诞生》书评

作者:梁展晟(河西残联/作协代表·河西区文学与艺术界联合会首席顾问)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动画片,演一个修鞋将在街边修鞋,日复一日,顾客有富商、贵妇、妓女等。战争爆发,一个士兵在修鞋匠这里修了一只鞋,来不及拿走就急匆匆上了出发的卡车。可当士兵回来取鞋子时,他的那条腿已经没有了。鞋匠默默递过那只鞋,在大雪中沉默不语。关于战争的故事很多,这个十几分钟的动画片我印象尤其深刻。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视角,用街边商贩的见闻来反应战争的残酷。
    这本《咖喱香肠的诞生》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在街边卖咖喱香肠的老太太,头发灰白,不修边幅,别人不会多瞧一眼,她说自己发明了这种小吃时谁都不相信。晚年的她接近失明,住在养老院里,默默无闻地织毛衣。但作者用了参访的方式引导她把这段经历讲出来,娓娓道来了一段二战末期的传奇。
    起先我跟很多读者一样,把好奇心全部放在布绿克太太和布雷默军官的爱情上面了,多浪漫的邂逅啊,一个是即将奔赴前线的年轻军官,一个是独居很久的中年美人;一个对战争有太多厌倦和恐惧,一个对孤单有太多深刻理解;一个想逃跑,一个想释放。战争中的人啊,有多压抑,就有多疯狂——更何况,后者的年纪几乎可以当前者的妈妈。这样一段充满禁忌的恋情,从最开始就带有不被祝福的宿命,让这篇传奇带着悲剧的独特气质,分外吸引人。
    然而正当我把参考标准定格到《广岛之恋》或者《战地情人》的时候,故事画风突然一转,这对恋人开始了内心戏。“她会不会出卖我这个逃兵?”“他会不会抛弃我这个黄脸婆?” 他们在用床垫做成的“救生艇”上相爱相杀,彼此猜疑又彼此慰藉,渐渐模糊了孤岛与囚室的界限,走向毁灭,走向崩溃。
    战争终将结束,尘埃终将落定,生活却再回不到原来的轨迹。诗人说,当餐桌上重新摆放鲜花,这个国家就是要走出伤痛了。然而布绿克太太的伤痛似乎才刚刚开始。国家在重建,她的生活全盘刷新。没有了丈夫,没有了情人,这个能够用芹菜做出蟹汤的女人,这个能够在最苦难的时光里为自己寻找乐趣的女人,要白手起家,给自己创造出一个未来。
    海军军装变成了大衣和裙子,银质勋章换木材,木材换氯仿,氯仿换毛皮大衣,毛皮大衣换香肠,以及番茄酱……小说写到后面简直要飞起来了,语速快,节奏快,布绿克太太几乎要亲自化身一首高昂的曲子,将故事推向最高潮。她就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成为拥有三百条牛肉香肠了富婆了,她就要做成梦寐以求的烤香肠零售商了!
    然而乐曲又在最高昂时突然中止,那罐咖喱酱,那罐拥有最辛辣、最刺激、最难以形容的味道的印度调料,曾经是战火情人最希冀的东西,换来她一场疯狂的大笑。这个不曾被任何苦难摧垮的女人,这个在岁月磨砺中仍旧渴望拥有一双美丽丝袜的女人,放弃了一件最奢华的松鼠皮大衣,锁住了一段注定无望的记忆。
    布绿克太太让我想到中国女作家笔下的武汉女人,《生活秀》里的来双扬,《万箭穿心》里的李宝丽,一样的果敢、泼辣、精于世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而真的动起感情来也是雷霆万钧不打折扣。这样的女人可恼,可怨,可爱,更可敬。
    历史的走向有大人物掌控,但历史的细节总是由市井小民丰满,鞋匠、清洁工、街头摊贩,这些人进不了史书,却是历史中最鲜活最生动的一群。就像咖喱香肠,贵族不吃,大酒店不做,却是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小吃。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布绿克太太,“捏造”了这样一段野史,却是为那些宏大历史遗忘了的市井小民留下一个隽永的影像。
    小说看到结尾,看到布绿克太太加在金发中的白发,看到“对面不相识”的旧时情人形同路人,我心中一片荒芜。这世上最凉薄的终究是男人心。但是看到咖喱在他口中唤醒味觉,看到布绿克太太留下的最后一件毛衣,身边又蒸腾起无尽的暖意。世事无常,真情流转,任历史的车轮再无情碾过,女人,作为一种伟大又温暖的存在,总是能创造出新的蓝天和太阳。